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确实到了应该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了。作为生命个体,都渴望拥有和谐的生存环境。地球,是人类自身和其他生物赖以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星球。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呢?怎样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呢?以大乘佛教的立场来看,今天,践行和推广佛教素食,不仅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实践,而且是通往社会和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一、佛教素食概况
佛教的素食理念比世俗的素食观念更加严格和彻底,当一个佛教徒对慈悲的意义以及对荤食的危害的认识和体会达到一定高度时,自然就会践行佛教素食。
依据佛教经律,佛教素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禁食有情身肉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下文简称《梵网经》)第十卷非常清楚地指明:;一切众生肉不得食。;食肉得无量罪。六道内一切众生肉,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严格地说,还应禁绝鸡蛋(有生机)、牛奶(取其脂膏)、动物皮毛之类附带产出的产品。
(二)禁食五辛
五辛是指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五种,这在《梵网经》里面有明确记载。故佛弟子禁食以上辛菜。《大佛顶首楞严经》说:;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兴渠产于西域,没有传入中国。依佛教戒律(《梵网经》菩萨戒)规定,诸佛子吃了这五种辛菜,犯轻垢罪。
(三)杜绝酒精类饮料
因酒精会麻醉大脑,饮用后使人心智迷乱、愚痴癫狂,容易犯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恶行,故佛陀以戒律(不饮酒戒)的形式禁止饮用酒类饮料,减少修行者破戒因缘,有利于成就道业。
二、提倡佛教素食的缘由
佛教提倡素食,除了包括有利于身心健康、尊重生命平等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依据,进一步说明了提倡佛教素食具有超越性的意义。
(一)众生的真相
1.众生是同体的。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有情;同体,指六道众生相互之间曾作为对方的父母或对方旧身。这一事实《梵网经》里讲得很清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所谓杀我故身,杀众生即杀我旧身。根据佛教;众生同体观,众生之间的关系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只是在不同时空中显现不同的相貌而已。
众生的生命不单有现在这一世,实际上一直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无尽流转。很多人担心自己死后不再有生命,从佛教的生命缘起观来说,生命既不会永恒不变,也不会归于虚无,并没有人们眼中的死亡这回事。
众生的生命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但其层次、相状却有高低之分:能够深达宇宙人生真相,能够在智慧、自在、慈悲中生活,便获得圣人的生命;迷于宇宙人生真相,就只能在愚痴、烦恼、自私中生活,这就是六道凡夫的生命。六道凡夫的生命随业流转、相互穿越,如果此世所造以恶业为主,来世就转生到三恶道,自己承受更苦的业报,给相应缘起里的众生带来苦受也更多。反之,如果此世所造以善业为主,来世就会转生到三善道,不仅自己受的苦会少一点,带给相应缘起里的众生的苦受也会少一点。六道众生的生命都是属于低级层次的,是必须要超越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提升生命层次的方法就是要走上自度度他的菩提道。
正因为生命不断轮转六道,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互做过父母、互为六亲眷属,我们相信这个事实,怎么忍心贪吃过去父母、六亲眷属的肉呢?
2.有情皆以生命为贵。一切未得解脱的众生都视命为根本,如《正法念处经》说:;一切诸法,命为根本,人皆护命,不杀生者,则施其命,若施命者,施一切乐;第一施者,所谓施命。众生皆爱惜生命。然而,有些人说:;我没办法,我抑制不住要吃动物身肉。若人断了对方最珍爱的性命,将会引起众生的瞋恨,未来也会使自己伤身失命,因果不虚。
人想求长寿,就不应该伤害众生的性命,就应该戒杀护生。戒杀护生是向众生布施无畏,以因果报应定律,自身也将感得健康长寿。而戒杀护生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吃素。
(二)杀生是最大的恶业,而戒杀断肉积福无量
想要获得健全的生命,必定需要安稳、健康的生存环境,彼此的共存空间需要的是和平、和谐,而不是凶残的杀戮。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佛教大慈大悲、普济救世的精神,给予了一切生命最大限度、最大力度的保护与尊重。;杀生究竟有哪些重大过患呢?
1.杀生断慈悲种子
荤腥之食为杀生直接提供了助缘,若要从根本上断除杀生,必须坚持素食。《大般涅槃经》云:;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佛教徒修行的目的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佛陀兴无缘慈、运同体悲,视法界众生如独子罗睺罗。佛陀告诫弟子不应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观想此肉是自己子女之肉,更何况食肉会断送慈悲种性!
2.杀生皆恶业,恶报深重
杀生的果报深重,在很多经典里面都有具体开示,如《正法念处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等经,而把这一法义归纳得比较完备的论著,则是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论云:;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杀生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众生畏之,如见蛇虎;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八者,种短命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堕泥犁中;十者,若出为人,常当短命。
《入楞伽经》云:;大慧!由人食肉,能令众生见者皆生如是惊怖。大慧!一切虚空地中众生,见食肉者皆生惊怖,而起疑念:‘我于今者为死为活?如是恶人不修慈心,亦如豺狼游行世间常觅肉食,如牛啖草、蜣蜋逐粪不知饱足,我身是肉正是其食,不应逢见。’即舍逃走,离之远去,如人畏惧罗刹无异。
3.不杀生善根深厚,福报功德速增
首先,应知佛教对;不杀生的定义。《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八卷云:;云何不杀?自行不杀,劝人不杀,毁呰杀法。若屋窓牖、若户扇间、若屋梁上有微细虫,若然火时,惧伤其命,不闭户牖,是名不杀。;复有不杀:不生杀念,乃至床褥卧具有湿生虫,不起心想欲害其命,于微细命乃至虮子不起杀意,是名不杀生。由此可知,佛教对待一切众生,无论大小、贵贱,均应平等护惜其性命。
其次,不杀生,不但远离恶法、成就善法,而且能迅速积累福报、增长功德,受人、天尊敬,乃至成就菩提,所以智者不应杀生。《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八卷云:;复教他人,令行不杀,住于善道。如是之人,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峪崖岸天,受善业报。《正法念处经》第二卷云:;不杀善根不可思议,最为真实,何等种种诸愿,如是如是随愿皆得。譬如世间善巧金师得好真金,如是如是随所欲作,彼金如是随意造作种种庄严,若作瓶等、若作人像、若作佛像。如是如是不杀生者,不缺、不穿、不孔、不虚,如是如是随愿皆得。随何等人如是不杀,则近涅槃。彼人常共善知识行,彼人则是善器众生,善能摄取自他福德。彼人则是世间福田,不行地狱、饿鬼、畜生。此善行人成就善法,一切所得皆悉坚固,无有王、贼、水、火等畏,皆自食用;人中尊贵,他不能胜,法具足故。是故智者不应杀生。
(三)饮酒乱人心智,过失无量
饮酒使人迷惑颠倒,愚蠢癫狂。醉酒导致心智迷乱,容易犯身口意之恶业,佛陀说有三十六种过失。相反,若不饮酒,所得善利却非常大。如《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记载:;人于世间不饮酒醉,从不醉得五善。何等五?一者,传言上事,进见长吏,语言不谬误,亦仕宦如意;二者,家事修治,常有余财;三者,假借求利疾得,亦为人所敬爱;四者,得上天,亦为诸天所尊重;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洁白自喜,黠慧晓事,皆从故世宿命不饮酒所致。慎莫饮酒!
三、如何实践佛教素食
自梁武帝下诏禁断酒肉开始,至今汉地佛教已经坚持素食上千年,佛教素食继续发展,将拥有越来越广泛的群体。为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素食,笔者觉得首先应该提高以下几种认知:
(一)认识佛教素食的重要性
一个人坚持素食的前提,是对素食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素食:首先,在身体健康层面,告诉人们肉食的危害与素食的利益;其次,从环境生态层面,阐明物种丰富性的重要性与肉食对生态多样性的严重破坏;第三,揭示众生同体共生的根本事实,促使人们发起;同体慈悲之心,并将此心付诸行动。
(二)认识佛教素食是最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只是一种习惯吗?确实是。但一般人不了解这一点,错误地以为人是肉食动物,生而具有食肉的本性,由此形成了种种饮食上的错误见解。其中基因决定论与动植物奉养人说特别具有代表性。
提出基因决定论的理查德·道金斯写过一本《自私的基因》,鼓吹基因是自私的,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有些人由此就认为,人吃肉不决定于文化,而决定于遗传自祖先的基因,基因决定我们食肉,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属性。然而,这种理论根本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素食者存在?
动植物奉养人说主要产生于人本主义的文化观,在中国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相关说法上。例如宋代的王昭禹就说:;腥、臊、膻、香,皆天产之物,所以资气体之养者也。(宋·王昭禹《周礼详解》卷四)。信奉者自许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间产出的动植物都是奉养人的营养品,人如果不进食这些营养品,阴阳就不能平衡。人要关心的不是吃不吃动植物,而是;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宫正/外饔》),即防止吃到有毒动植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只要对自己身体有利,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甚至胎儿的胎盘,可以说无所不吃;取动物肉的时候,还要用种种残忍的手段折磨动物,让其肉品保持新鲜和营养。人类长期大饱口腹之欲的结果,必将导致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链的失衡也必使人类自食恶果。
其实,人没有什么定性,正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说人的;五蕴皆空。;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构成人肉体与精神的元素,一切众生身心皆是由此五蕴构成的身心综合体,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性质。人、动物、植物乃至一切现象都没有这样的性质,一切诸法都是因缘所生、随业感果。人们所说的人的本性,都只不过是受长期相似因缘熏习而形成的习性。既然是习性,那就是可以改变的,正信的佛教因此提倡改变吃荤腥食物等自私自利的习性,熏习素食等自利利他的习性。
(三)认识佛教素食完全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
不敢素食的许多人质疑素食能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当然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对于身体发育、生殖和维持身体健康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的描述,身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简单和复合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脂肪酸,摄入量相对大。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编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完全可以从植物中取得,如44页《食物成分表》所示:因此,人们完全不必担心素食的营养问题。
(四)循序渐进地践行佛教素食
佛教素食最终目的是慈悲平等对待、救护一切生命,但由于众生善根深浅、根基差别,并非所有人都能一步到位完全奉行素食。所以,对做到不杀生但很难马上断除贪著肉味者,可以从吃仿荤素、斋日吃素开始,然后渐渐过渡到长期坚持佛教素食。
1.吃仿荤素
仿荤素据说是从梁武帝下诏断酒肉后开始出现的。佛教传入中国后,虽强调僧人素食,但主要靠自觉,并没有杜绝荤腥。梁武帝信佛虔诚、佛理通达,登上皇位后,经常讲经说法,被称为;皇帝菩萨。他依《楞伽经》《涅槃经》《鸯掘摩罗经》等写了一篇《断酒肉文》昭告全国:禁绝僧尼吃肉饮酒。当此诏文下达后,仍有部分人不能断酒禁肉,但又不敢犯禁。怎么办?于是开出了;素肉这样一个方便法,仿荤素出现于素餐馆,一直流传到现在。
对于仿荤素,也有人认为这是口素心荤,不伦不类。但为了帮助人们最终告别肉食,也是一种暂时的善巧方便。因这种饮食方式并非佛制,也不值得提倡。
2.斋日吃素
指在家居士在每月六斋日,像出家人一样素食、持守斋戒。《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里说:;何等为佛正斋法?是间有贤善人持戒,一月六日斋:月八日一斋,十四日一斋,十五日一斋,二十三日一斋,二十九日一斋,三十日一斋。斋日朝起,告家中言:‘今日我身斋,家中今一日,且莫饮酒、莫斗诤、莫道说钱财,家中事意所念、口所说,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无杀意,斋日持戒亦当如阿罗汉,无杀意、无捶击意,念畜生及虫蛾,使常生,如阿罗汉意,是为一戒。今日与夜持杀意,使不得杀,持意如是,为佛一戒。
为什么居士要持六斋?这六天是四大天王及其太子、使者巡查人间、记录世人修行善恶情况的日子:初八是使者来巡查,十四是太子来巡查,十五是四大天王亲自来巡查;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就往前推一天,即二十八、二十九),这三天也依次是使者、太子、四天王来巡查。如果一个人能在这六天严谨持斋,修行世间、出世间善法,福德增上,四天王欢喜,则感得善报;反之,如果在这些日子破斋犯戒,造作恶业,福德减损,四天王愁忧,则感召恶报。
3.坚持长期吃佛教素食
为慈悲爱护一切有情众生,当坚持长期禁食一切有情之脂膏身肉食品。同时,也不购买从动物身上衍生出来的一切产品。有肉类及动物制品的消费需求,才有买卖市场,才有杀生的行业。因此,如果不吃不买由动物身体生产的相关产品,就能减少人们对生命的伤害和杀戮。
总之,素食不以大乘佛教思想为指导,则失之肤浅;大乘佛教徒不坚持素食,则难说圆满。一切众生的健康都以珍爱生命为根本,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也离不开环保、健康、慈悲的佛教素食。
《净土》杂志2017年第4期 文/冯焕珍
版权所有:普门品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