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结缘网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一章)

发布时间:2019-11-11 10:07:02作者:普门品结缘网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一章)

\

  林世敏居士著  第一章 我写本书的动机  ‘为什么你想写这一本书呢?’当然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能够回答得清楚,
  我确信我写作的动机,绝不是为了出名或赚钱,因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既赚不到钱,也出不了名。  以下我所叙述的,就是我写本书的动机,我把它归纳为三点来说明:  第一 我确信佛法为救治今日社会所必需  今日社会,无论中外,都遭受到一股物欲洪流的冲击,人在高度科学发明与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己,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根本地被动摇了,于是国际间有毁灭人类的核子武器大竞赛;有似厉鬼、如野兽的披头、嬉皮;有贪官污吏;有奸杀枪夺。人人争名夺利,个个昏头胀脑,人们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表面上豪饮狂欢,内心却空虚苦闷。
  于是夜阑人静的时候;理智稍为清醒的时候,有些人会怀疑地自问:‘人生是为何而来?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活的目的又在那里呢?’
  更有些人会对社会秩序的瘫痪,道德的破产,人性的堕落而感到忧心如焚。人类如果不找出自救之道,便只有自我毁灭一途。
  而自救之道,在什么地方呢?‘解铃还是系铃人。’在人类自己本身呀!
  只有透过人类理性的觉醒,才能够重整道德,重建秩序,人类的未来才有幸福的曙光。
  我确信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遗教,对于今日的世道人心,正有补偏救弊,对症下药之效。
  佛法的广大无边,平等圆融,通上彻下是最有用的。它提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舍己为人,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不是吗?先要风平浪静,水波方才不兴;水波不起,就明澄如镜,能够映照山光树影,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此才能从迷失中找回了自己。
  哈!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原无忧,因风皱面。
  人本来就是自由自在,无忧无愁的,那来的烦恼?那来的苦闷呢?啊!为的是‘雪’,为的是‘风’呀!
  然而;雪融而无痕,雪在那儿?风吹而无影,风在何处?人却偏偏作茧自缚,自寻烦恼,是可笑呢?还是可悲?  第二 佛教可以指导这一代青年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太保、阿飞,还是嬉皮、披头,他们都是心理的缺陷者,不是自大就是自卑,或兼而有之,他们风驰电掣地骑著飞车闹街,为的是引起别人的注目,只因为他们的内心彷徨;他们吞服迷幻药,猛抽大麻烟,为的是逃避现实的困扰,只因为他们的内心苦闷;而生长在这个时代的青年们,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谁能不愤世嫉俗?谁能不消极悲观呢?
  而佛教,佛教就是要人先坐下来,先静下来省察自己、认识自己、磨炼自己,只有省察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狂妄、嚣张、幼稚和无知;也惟有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自大和自卑;更先要磨炼自己,才能有坚强的意志,聪明的智慧,充沛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披荆斩棘,完成伟大的事业和人格。
  佛教的道理浩瀚而无垠、精深而博大,可以满足各类青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包括思想纯正、品学兼优的好青年在内)。
  佛教的宇宙观,广大而壮阔,可以扩展青年的胸襟,激发青年海阔天空的豪情,探讨大自然奥秘的雄心。
  佛教的人生观,民胞而物与,积极而奋发,可以鼓舞青年服务的热忱,救世的悲心。
  佛教的终极理想,就是使人人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真正的自由和平等,真正的净化和解脱,那时人不再饱受忧患的煎熬,不再是谁的奴仆,不再是谁的羔羊;而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宰。每一个人未来的前途操纵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最妥当保险的,仰人鼻息,总是痛苦的。)而幸福和快乐全是人自己努力获得的。(这才显出它的难能和可贵,才显出人性的庄严和神圣。)
  青年总是模仿心强,可塑性高,佛教没有权威和权柄可以刺激青年的自大狂和统治欲。佛教没有阶级的对立,佛和众生一律平等,分不出谁是主、谁是仆,谁是羔羊、谁是牧人。
  看哪!滚滚江水,波涛壮阔,分不清那儿是波,何处是水,水就是波,波就是水呀!众生是未来佛,佛是过去的众生呀!(意即: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
  这启示青年:人类虽有阶级、肤色、语言、风俗、信仰的不同,但在人格上和佛性上——一种未来可以成佛的潜能,基本上是平等的。就像一颗被保存在宝盒内,玲珑透剔,晶莹光洁的钻石;和另一颗暂被污泥染垢,黯淡无光彩的钻石,它们的价值不是相同的吗?
  波和水不可分,佛与众生不可分;波水是一体,佛众生是一家,啊!人类原是休戚与共,苦乐同当的,人不能舍弃同类而自我享乐(波不能离水而自生),因此要抱著服务心、同情心、平等心,以自己的聪明才力为人群造福。
  青年的努力途径就是这一条‘自利利他’、‘人我互惠’的康庄大道;青年奋斗的方向就是这一个‘先忧后乐’、‘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
  这就是佛教的启示!释迦的教导!  第三 为有心研究佛学的朋友略尽绵薄心力  我在教育界服务,虽然还不到三年,但发觉对佛教具有研究兴趣的同学,为数不少。课余饭后,三三两两,在绿荫树下,在满园花开的校庭,他们会热心地围著我,追问看有关佛教的问题。
  佛教讲布施,在一切布施中,又以‘法布施’功德最大(即以道理来启发、教导别人)。虽然自己所知不多,所学不丰,但自幼生长佛教家庭,耳濡目染;在大学四年中,亦曾立志钻研。佛法如蜜,中边皆甜;不尝则已,一尝惊奇,令人爱不忍释。
  我虽然不是一位‘传教士’,但我认为有拿佛教道理来说给不懂佛法的人听的责任,让他们多少能了解佛教的教义,启发他们善良纯洁的心性,能为他们自己努力奋发,力争上游;又能为广大人群服务献身。我想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我所乐意做的一件事。
  而在学校服务,为人师表,更要视学生如子弟,固然要将混杂广博的知识,去芜存菁,分析整理,尽心尽力地教授给学生;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最重要的还是在‘传道’、‘解惑’:用做人处世的道理教导他们,解答他们对于人生问题的疑惑,期能振聋发瞆,增德益智,使同学们不但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更具有优良的品行、正确的人生观,能贡献所学造福社会。  然而平日同学对佛教的问难,虽然尽量地满足其求知欲,但总是点点滴滴,缺乏系统的介绍,不能使他们有通盘的了解,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本书的出版,就是要把佛学作浅近的说明与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对佛教有正确而明晰的认识,进而以佛的训诲敦品励学,做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将来做个堂堂正正的好国民。  ——文章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门品全文

  • 普门品注音

  • 普门品讲解

版权所有:普门品结缘网